学术门槛
标化成绩高就能申请到好学校吗?
比如说芝加哥大学,提出了不再看标化成绩,还有很多学校提出把标化成绩的参考比例降到一个很低的标准。
2018年秋季芝大的录取率为7.2%,2019年则降到了5.9%,每一年都是“历史新低”。大学发言人Marielle Sainvilus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:“芝加哥大学录取的2022届的学生,具有极高水准的多样性和学术能力。”
再比如,如果你想申请哈佛、斯坦福这样的的院校,每年的申请者里面,SAT拿到满分的大神不计其数。作为一名国际生,如果你幻想从成绩上碾压他们几乎是天方夜谭了。所以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:对于院校来说,学术成绩是一个基本门槛,之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学校往往想看到更多。如果你的申请目标是哈佛,而你的未来愿景只是为了找工作,他们可能会觉得你的眼界不够开阔,格局不够大,学校希望你能够有雄心壮志,为社会做出一番贡献等等。
所以,学校除了看你的学术成绩,还会看你的综合表现。比如说,你在高中的时候都做了哪些事?你能够打破常规,突破极限?
建立优势
如何短时间内吸引招生官注意力?
如果你能打破最基本的学业要求,把学术成绩稳定在中等偏上,花时间去做更多的事情,那样才能为自己赢得更大优势。在此基础上,课外活动可以被视为“锦上添花”,用它来向招生官展现不一样的你。
申请者越来也多,招生官在每份材料上花费的时间也就越来越少,如果你的材料平平无奇,可能就此被“投入文海”了。
在大家标化成绩都不相上下,课外活动趋于大同的情况下,具有特色的独立研究项目(Academic Research)很有可能成为你最后的“杀手锏”。
如今,独立研究项目被认为是教育的批判性思维、独立学习思考能力、逻辑性表达及理解能力三个核心评判标准的最高体现形式。有些大学甚至已经要求提交学术写作作为申请的一部分进行参考。
独立项目
高中生有能力完成独立的研究项目吗?
独立的研究项目,听上去很美好,然而,作为一名高中生,想要自己开展学术型独立研究项目有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,你甚至不知道从哪里入手。
比如:
我该如何根据我的兴趣或者特长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?
我应该去哪里找到相应的项目资源呢?
我该用何种方法去研究?是否具有科学性呢?
我该如何去展示我自己的研究成果呢?
我做的独立项目能不能和未来的职业道路结合在一起呢?
整个过程中的研究方法,成果展示都和你的个性和特长甚至是未来的职业规划息息相关。